冬至养生这些秘诀你知道吗?开云注册
今天(12月22日)是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冬至”。常言道“冬至一阳生”,冬至的到来代表着阴气盛极而衰,阳气开始萌芽。古代养生认为阳气初生时,需小心保护、精心调养,不要过度耗损阳气。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,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。今天,来自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李佳维,和大家聊聊冬至护阳的方法。
冬天不少人特别容易犯困。从中医上说,冬天爱睡觉与阳气不足有关。冬天天气寒冷,自然界阳气不足,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,那么人体也会出现阳气不足,也就容易犯困了。
睡个子午觉是摆脱犯困的好办法。中午吃完饭之后,在椅子上小憩一会,哪怕只有半个小时,也能恢复精神,不再浑浑噩噩了。夜间11点是体内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,此时入睡能聚敛阳气,所以冬日忌熬夜。
“今年冬至进补,明年三春打虎”。一到冬至许多人药补、食补轮番上阵。要知道,食物有寒、热、温、凉四性,而人的体质也各有不同。如果不顾人的体质而盲目进补,非但起不到补的作用,反而会让疾病缠身。比如脾胃虚弱、脾胃运化功能差的人盲目进补,尤其是滥用滋腻的补品,就会导致脾胃更加虚弱。原因很简单,这些膏方往往药性黏腻,不好消化,从而加重了脾胃运化的负担,进而出现腹胀的副作用,这也就是中医上说的“虚不受补”。
不同的体质补法各有不同,比如气虚的人群可以吃点土豆、山药;血虚的人群可以吃点阿胶、大枣;阴虚的人群可以吃点银耳、百合;阳虚的人群可以吃点核桃、羊肉等开云注册。所以在进补前最好先听取中医专家的意见。
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”。动则生阳,冬至参加体育健身活动,可以很好地巩固体内的阳气,从而增强体质,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,防止疾病的发生。
冬季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,像散步、慢跑、练太极、八段锦等功法。运动强度以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为佳。不宜过度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,引起感冒。室外锻炼时要注意保暖,对于暴露在外的手、鼻、眼、耳等部位要保护好,以防冻伤。晨练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,锻炼半个小时。如果天气不好,最好取消晨练。
中医认为,阳气的发源地就在肾上,肾是人体储藏营养精华的主要脏器,所以冬至护阳要着重于肾的养护。
冬天要想过得好,养生就要先养脚。冬至前后,坚持泡脚是一种很好的中医养生方式。选用特殊功效的中药泡脚可以刺激足底经络,起到活血通络、补肾温阳的作用。
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,这时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的最佳时间。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,为任脉、冲脉循行之地,元神之门户。艾灸神阙穴有益气补阳、温阳救逆、温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健脾温肾之功效。
随着冬季的来临,气温逐渐下降,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内敛。在这个寒冷的季节,喝上一杯暖身的养生茶饮,既能补益肝肾,又能达到治病防病、养生保健的功效开云注册。
冬至时阳气初生,火力方微,饮食养生宜顺应体内阳气潜藏,在饮食选择上,可选用牛肉、羊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来滋养脏腑,但需要注意结合自身体质情况辨证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