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云注册2025-03-21
2024年,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南药学院教师党支部获省高校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广东行”专项行动建设单位称号;首次作为B类院校参加“创新强校工程”考核斩获第一名,首次参加国际技能竞赛荣获银奖。此外,学校还被评定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,并成功获得国家CMA(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)。全年师生共获各类荣誉、表彰297项,彰显了卓越的办学成绩和师生的优秀风采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学校致力于培育新时代的复合型技能人才,并大力推进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。《药用植物学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,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也被认定为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。
同时,学校南粤家政产业学院等3个产业学院获批为“2023年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”,3位导师获“广东省2024年职业院校产业导师”称号,1个团队获“广东省2024年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团队”称号。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方面,学校遴选了80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城乡,与韶关市武江区5所学校合作建立了中草药种植园,并组建了45支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。
展望2025年,学校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持续发展: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,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中的堡垒先锋作用,以更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迎接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验收;二是深化依法治校,按照全省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准建设法治校园、安全文明校园;三是主动担当作为,以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为导向,会同新会区联合推进共建项目,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;四是坚持守正创新,科学编制发展规划。
过去一年,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党建引领,塑造医院“两大体系三大方块”,重点打造精神卫生健康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两大体系建设,注重发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、老年人健康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三大方块。
优化医疗服务扩容升级。与省内外多家医院建立战略合作,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建立技术协作;1个项目入选省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;成立五邑地区首个神志病医疗小组,创新中医药与精神疾病防治相结合;全力推进紧密型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,加强与五邑地区基层医疗单位的精神卫生专科联盟。
推动重大公卫提质增效。高质量打造五邑“心”工程,大力发挥专业效应,加强搭建心理服务平台与人才库。获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优秀案例,以200分并列第一名通过国家评估。全市国家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项目指标超额完成,2013—2015年、2017—2023年共10年获得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优秀市(先进市)。
推动专科能力建设。争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、市护理重点专科;优化老年精神专科建设,重点开设儿少专科;积极谋划护理门诊建设,优化陪护管理,打造专科护理标准化示范病区;推动科研技术进步创新,加快推进教学医院建设。
推动公卫体系建设。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“精神卫生服务年”工作,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,加强市县两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,完善心理援助热线建设;优化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科普基地品牌效应。
推动医院品质提升。强化信息化支撑,持续推动智慧医院建设。启用医院门诊医技综合大楼,完善新旧住院病房升级改造,改善医院就诊及住院环境。
2024年,在市卫生健康局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,江门市皮肤医院秉持“以患者为中心,以质量为核心”的服务理念,不断探索与创新,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,医院服务能力、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均迈上了新台阶。
江门市皮肤医院通过坚持党建引领,保障医院改革发展行稳致远;持续优化医疗业务,提升服务效能,门诊人次同比增长4.29%,住院服务也初具规模,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方面,取得了显著成效,营造了清风正气的医疗环境。同时,还加强了重点专科建设,在性病麻风病防治、皮肤科、医学美容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,赢得了广泛赞誉。此外,医院还抓好医疗质量管理,提升后勤支持保障能力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构建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,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
展望2025年,江门市皮肤医院将继续加大重点专科建设力度,深化国家和省市级性病麻风病防治项目的实施,推进皮肤科建设,扩大医学美容服务领域,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选项。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,医院将继续推进“人才倍增”工程。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,将严格落实常态化安全检查、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等措施,为患者和员工营造一个安全、和谐的医疗环境。在医保基金管理方面,将继续加强与市医保局等部门的协调合作,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,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。此外,为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,医院将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,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,提高大众对皮肤病、性病麻风病的防治意识和能力。
回首2024年,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在结核病防治、医疗服务提升、学科建设、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。
踔厉奋发守初心。2024年,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,攻专科、扩特色,全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,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平稳。医疗服务方面,强基础、促创新,开设多个亚专科门诊,并与广州市胸科医院共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疗分中心,让市民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资源。同时,诊疗服务多元化,引进14项新技术、37项康复治疗项目、18项中医治疗项目,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结核病、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,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。
策马扬鞭开新局。2025年,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将从以下几方面筑牢健康防线:
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。打造“一小组一品牌”特色党建项目,实施“三心工程”(技术让群众放心,环境让群众舒心,服务让群众暖心)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发展。
高质量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。多途径主动发现各类结核病患者,推进重点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预防干预和综合管理;规范诊疗,提升诊疗水平与报告质量;持续巩固耐药结核病防控,减轻医疗经济负担;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体系建设,积极有效开展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;不断扩大结核病科普宣教,提高市民对结核病的防控意识。
加强人才引育,建立有效人才培养机制。引进高精尖人才,持续推进各项医疗业务高质量发展。
逐步构建完善“促防诊控治康”慢病综合防治体系,全方位提升慢病管理水平,深入开展肺部疾病特色专科建设,推进中医中药、康复治疗在结核病防治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,提升结核病综合防治能力。
过去一年,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统筹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,着力在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、职业健康监护、职业卫生能力建设、职业健康科普等方面提质增效。
圆满完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任务。创新实施片区联合监测机制,超额完成省卫生健康委下达的监测任务,完成率为106%;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监测工作占比由2023年的9.4%跃升至100%。
提升全市职业健康检查质量。参与省市联动完成我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量考核工作。医务人员在广东省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“常规监测”项目中获得先进个人。
创新方法开展职业健康科普宣传。举办了江门市第一届“职业健康达人”技能大赛暨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,通过“江门日报”微信公众号线万人关注观看,扩大宣传范围和受益群众。
2025年,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将深化党业融合,持续提升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,筑牢劳动者健康防线,为健康江门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
持续做好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。为我市医疗机构提供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监测,确保监测覆盖率达到100%。推进筹备成立江门市职业卫生技术质量控制中心、江门市放射卫生技术质量控制中心。
持续加强质量管理,提高服务满意度。继续抓好落实创新目标任务,提高效率。坚持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,继续为企业劳动者做好职业健康检查。规范做好我市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工作。
协同兄弟单位,促进职业健康事业发展。完善与江门市人民医院联盟的“1+1”共建模式,协同发力,提升我市职业病防治水平,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,推动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。
过去一年,江门市中心血站坚持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。在各方努力和参与下,全市共有48178人次参加无偿献血,全年采集全血1272.46万毫升,单采血小板8081份治疗剂量,向辖区60家医院安全供应各类血液制品总量147553.5U;血液检测结果符合率100%,无发生输血质量事件。血液报废率连续7年持续下降至1.94%,远低于全国(5.6%)和全省(7.2%)平均水平。
过去一年,我市共有1708人荣获2021—2022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,5个团体单位荣获2021—2022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团体奖,113人荣获2021—2022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,22人荣获2021—2022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。
过去一年开云注册,血站积极推进献血者及直系亲属出院直接减免用血费用,开通献血者异地办理血费减免服务,提升无偿献血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。目前,辖区已有10家医院开展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服务,全年实施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报销288人次。
2025年,血站将强化政治铸魂,筑牢思想根基,以殷红的热血谱写生命赞歌。
全面坚持党建引领,推动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。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力量一起推进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,为守护江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。
加强完善政府组织领导,推进无偿献血健康发展。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支持,构建完善政府领导、各部门协作、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机制。
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,弘扬互助友爱志愿精神。因地制宜制定出台献血者优待措施,鼓励更多市民加入献血队伍。加强与机关、学校、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的沟通联系,提高全社会的无偿献血意识和参与度。
过去一年,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围绕发展抓党建,抓好党建促发展,坚持“三强”,塑造“三好”,围绕“5+7”发展战略,深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。
智慧医疗,数字转型。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,让市民在家即可享受“问诊、看病、购药、缴费及快递送药”等便民服务。
高效协同,“救”在一刻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性胸痛患者救治能力,与总院正式签订急性胸痛患者联合救治协议,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。
共建共享,专科联盟。牵头成立蓬江区“疼痛科、肛肠外科、儿童保健科”专科联盟,让优质医疗资源“动”起来。
2025年,医院将不断完善急诊急救“三大中心”建设,持续优化升级“五大中心”临床服务。
强化公卫应急能力建设。环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性病全周期服务,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。建立区域慢性病大数据平台,实现患者跨机构健康数据共享。
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。以专科建设的“点”不断带动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“面”。制定区域性转诊标准,畅通“基层首诊—双向转诊—急慢分治”通道。
提升危急重症医疗服务。推动参与评选省四级创伤中心,重点培育胸痛中心、卒中中心、创伤中心等急危重症救治专科,缩短抢救时间窗。
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肿瘤方面的应用。开发本地道地药材在慢病调理中的临床应用。推广中医药文化,推动“中医药进万家”。
推进就医环境升级改造。启动门诊2/3楼、眼科日间手术室、病房改造修缮。启动升级改造(二期)项目,如手术室升级改造工程开云注册、住院楼检验科升级改造工程、住院楼4/7/8层病房改造工程等。
2024年,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(江海区人民医院)在党建引领下,各项工作稳步推进,不断充实医疗队伍,巩固公卫项目。这一年,医院取得了多个亮点成效,全年新增精神心理、体重管理等特色门诊,门诊量达34.87万人次,同比增加2.41万人次,增长7.42%;住院4974人次,同比增加248人,增长5.25%。启用血液透析室,开展各种血液透析技术项目,如血液透析、血液滤过、血液灌流、单纯超滤等。自2024年6月启用至年底,血液透析室已接诊近900人次,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。此外,还重点发展康复医学科,打造神经康复、体力康复、言语康复、中医康复和作业治疗五大特色项目,让优质诊疗服务触手可及。
展望2025年,医院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
在专科发展方面,医院将调整策略,通过总院专家团队的下沉帮扶,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人才梯队,重点支持消化内科和康复医学科创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,进一步深化血液透析室、创面修复专科和肛肠疾病诊疗中心的建设,建立品牌效应,争取更多的效益增长点;将继续推广妇产科门诊的特色服务,如HPV一体化门诊、两癌筛查门诊等,逐步补齐专科资源短板;将促进医开云注册首页防融合发展,强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联动,通过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团队,融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形成互补共赢的机制。此外,医院将全力助推新江南中心启用运营,稳步完成阶段性工作,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。
回首2024年,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门诊量、手术量等治疗数据显著提升。眼底疾病手术量同比增长约30%,白内障治疗也取得长足进步。这背后,是医院对患者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不懈努力。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院长赵春阳表示,基础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,是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关键。
技术进步始终是爱尔眼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白内障手术中,飞秒激光辅助治疗技术的应用普及率大幅提高。这种精准、安全的手术方式,不仅降低了传统手术刀切口的风险,还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术后体验,消除了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恐惧。此外,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、房角切开微创青光眼手术、复杂糖尿病病变综合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,也彰显了医院在眼科领域的专业实力。
展望2025年,医院将重点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,完善术后随访系统,让患者感受到专业、贴心的服务。今年3月,医院的新大楼即将开始装修,预计8月投入使用。新大楼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,将有效解决当前空间不足的问题。医院也计划借此契机,进一步优化科室设置,将青光眼与眼底病分科,提升专科诊疗水平;开展眼科常规体检服务,打造眼科体检中心,做到疾病早发现、早治疗;大力发展小儿眼科,填补先天性眼病治疗的空白;升级干眼治疗中心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此外,医院将始终秉持专业、负责的态度,为市民的眼健康保驾护航,在新的征程中不断书写眼健康事业的新篇章,让更多人拥有清晰、美好的“视界”。
2024年,天辅安中医馆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服务,扩大诊疗范围,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成立医联体,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,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向三甲医院学习,培养专业人才。
天辅安中医馆以文化为桥,开展内地与香港医药文化活动,邀请香港中医师协会来江门交流学习,促进两地沟通。与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合作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,共育英才。此外,还积极响应便民活动,向周边居民提供健康咨询,定期举办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,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。
2025年,天辅安中医馆将深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,推动中医药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,医养结合,筑牢“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”,让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。
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通过引进高层次中医专家、香港中医专家,推动湾区中医的学术交流,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。
科技创新,引领未来。天辅安中医馆还将探索“中医+科技”“中医+文化”新路径,智能化转型,专科化建设,从“治病”迈向“治未病”,让健康管理更全面。
强化健康教育与宣传,通过多种方式,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,为健康江门建设贡献力量,让天辅安中医馆“生活中医,把脉生活”深入人心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天辅安中医馆将继续通过标准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,以文化赋能将中医药融入日常健康场景(如中医茶饮、药膳、健康讲座等),重塑年轻群体对传统医学的认知,通过打造中医药生态圈,联动医疗、养生、文旅等产业,成为侨乡健康服务的平台。